监控曝光孩子生命消失的瞬间:带娃外出三守则,家长须牢记

发布时间:2021-08-14 02:42 来源:丁香妈妈 原文链接:点击获取

昨日,这样一条令人心疼的新闻冲上了热搜:爸爸走路看手机, 4 岁儿子被卷入车底。

图片来源:新闻截图

万幸,面包车的底盘比较高,孩子送医及时,没有造成大的伤害。但这足以广大父母敲响警钟,带娃外出,千万千万不要放松警惕。

截至 2018 年,全世界每年都有 125 万人 的生命止步于道路交通伤害,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 3000 多人因此而死亡,而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儿童。

而中国疾控中心数据的显示是:中国每年约有 22000 名儿童因交通事故而死伤。换一种说法就是,平均每小时有 3 个孩子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死亡。

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出行、身处于越来越密集的车流中,最值得警惕的地方在哪里?我们又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孩子呢?

丁香妈妈为此盘点了 3 项「带娃外出守则」,供广大父母参考。

守则一

带娃出行绝对不要看手机

英国的一家慈善机构儿童事故预防信托机构(Child Accident Prevention Trust ,CAPT)调研数据显示,有24%的受访家长都承认,曾有过因为自己玩手机,而导致孩子险些遇险的经历。

CAPT 就此曾发出警告「当你沉迷于手机时,就等于让孩子置身于危险之中了」。

虽然我们国家目前没有这方面的数据,但显而易见的是,热搜中的爸爸就犯了这样的错误,但幸好孩子有惊无险。但是有很父母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

图片来源:新闻截图

  • 2019 年 12 月,四川宜宾一位父亲带孩子出去玩,仅仅是回几条微信的功夫,孩子就失踪不见。后来在工地一个有水的桩孔上找到孩子,孩子被发现时,已经死亡。

  • 2017 年 1 月 3 日,西安的肖女士带着 6 岁的女儿和不满 4 岁的儿子到温泉世界玩,4 岁的儿子游泳池内溺亡,儿子拼命在水里挣扎的时候,妈妈就在两米开外处玩手机,直至孩子浸没在水中……

孩子 5 岁前都是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在这段时间,作为孩子最亲的我们,尽量不要让孩子独处,尽量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更不要让手机,夺走我们对孩子应有的关注。

如果家长真的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在带孩子的时候看手机,建议:

1. 尽量找人和你一起带孩子,能和你替换看护;

2. 保证孩子能处在安全的环境中。

但回头想想,这些重要的事情,究竟能有多重要?少回一个微信,迟发一个朋友圈,晚五分钟再接电话,比起孩子的安全来,真的更重要么?

有的时候,疏忽就在几秒间,却会成为终身遗憾。

守则二

警惕交通事故高发地

1

马路

对于孩子来说,最危险的地方,莫过于马路。

有一个已经无法忽略的事实是,孩子们已经生活在汽车激增的环境中:

在 2005 年,平均每 8.5 名 0~14 岁中国儿童对应 1 辆民用车;而到了 2018 年,平均每 1 名 0~14 岁中国儿童就要对应 1 辆民用车。

伴随着的是,途经幼儿园、小学等学校区域,59.6% 的机动车有超速现象。

就公安部交管局介绍,儿童交通事故呈现的明显特征是,步行时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占总数的 49.5%,其中 62% 的事故中存在儿童过马路时突然横穿猛跑、忽然加速或中途折返等行为。

处在儿童阶段的认知,会大大影响他们对道路环境危险的预判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还处在一种比较矇昧的自我中心阶段,甚至对周围环境的反馈都处在极低的阶段。

甚至,就身体发育的感知能力而言,孩子还无法及时地把通过视觉、听觉接受到的信息进行理解和处理,更别提作出更快、更安全的反应。

这就是为什么,当一辆车驶来的时候,对于一个儿童来说危险是加倍的。

他们甚至会突然冲出去,或者停在马路中央不动,他们还无法明确「车辆正在向我驶来,有可能会撞到我」这一概念。

这样的认知带来的悲剧实在是太多、太多。

图片来源:新闻截图

  • 2021 年 8 月 7 日,湖南株洲,一个小女孩忽然冲出街道,小轿车避让不及,瞬间将小女孩撞出 2 米远。

  • 2019 年 8 月 25 日,在浙江台州,一名小孩从服务区大楼步行出来,穿越绿化带后径直穿过车道跑向停在发送对面的大巴车,被驶进服务区的白色越野车撞倒,被撞出将近 10 米远。


  • 2019 年 8 月 21 日,重庆璧山一名小朋友突然从人行道冲进车流中,黑色轿车躲避不及,孩子瞬间被撞翻。




2

家门口的汽车盲区

我们一般认为,家是最安全的地方,在小区里遛娃让人安心,但真的是这样吗?

令人心碎的是,儿童交通事故集中发生的第二大区域就是在小区、停车场、路侧停车区域等场所。

这些在「家」附近的场所,发生的事故占到了儿童交通事故总数的15.9%。

小区门口的入口,以及其他地方的车道入口常常是事故的高发地。幼儿不要在此周围玩耍,成人带孩子路过门口时,要看护好你的孩子。

不要有任何疏忽。

  • 2020 年 11 月,广东深圳,一个 2 岁孩子独自蹲在路中间玩耍,一辆轿车拐入街道将孩子卷入车底,孩子送医抢救无效后死亡。

  • 2019 年 9 月,湖北应城,女子带着2岁女儿在车库拐弯处等老公,一辆越野车驶来将蹲在地上的母女碾压,后又倒车再次碾压,造成小孩不幸身亡,母亲肋骨骨裂。

  • 2019 年 7 月 16 日,广东惠州,一司机在驾车时,撞到了在门口玩耍的一岁幼童,孩子遭碾压不幸身亡。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面对这个激增的、毫不留情的行驶机器,我们只能看着它一次次地吞没、伤害小小的生命吗?

其实,我们可以做的有很多,而一个微小的改变,就可能可以躲开这场灾难。

守则三

带孩子过马路

要抓住胳膊、注意盲区

1

拉孩子的胳膊,而不是小手

儿童的感知能力还未发育充足,到达一个「综合性」环境中,他们没有能力对面前的听觉和视觉信息进行处理,思想会集中或迟滞在自己当前的乐趣中,而忽视了近在咫尺的危险。

大人若是牵着孩子的手过马路,孩子的手小、受力面积也极少,很容易挣脱。一旦孩子挣脱大人跑上车来车往的马路,很容易会发生事故。

图片来源:中国交通

带孩子出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切记看护者和孩子之间保持一臂的安全距离。这样才能保证发生任何意外情况时,家长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拉住孩子。

图片来源:中国交通

更重要的是,在过马路的时候,家长要尽可能地要牵住孩子的手腕,这几厘米,可能是真正关乎生命安全的几厘米。

相比于牵孩子的手,牵孩子手腕更能让家长牢固地抓住孩子,而不至于「在孩子扭动时、或者因为手出汗滑而松手」,也不会让孩子脱离自己的控制范围,从而引发不可逆转的伤亡事故。

牵手腕更能保证孩子在成人看护者的控制范围内,是一种相对更安全的出行方式。

2

注意车辆的盲区

除了上文所说的,儿童的感知危险、以及对综合性环境的处理能力较弱之外,学龄前儿童的视力能力也在发育过程中:

2 岁的幼儿视力大致在 0.4~0.5 之间,到了 3 岁时达到 0.5~0.6,4 岁达到 0.6~0.8,一直到 6 岁才能达到 1.0。

同时,儿童的两眼视角范围也远远小于成人。

因此,与成人相比,儿童不能及时观察到从远处向他们驶来的车。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他们也没有能力及时避开向他们驶来的任何车辆。

大车拐歪时前后轮差

图片来源:Usafe 团队提供

再加上,孩子的身躯娇小,极大可能被车身遮蔽,而进入司机的盲区。

成年人视角夹角示意图

图片来源:Usafe 团队提供

儿童视角夹角示意图

图片来源:Usafe 团队提供

而在小区、停车场、路侧停车区域的玩耍之所以这么危险,其实是从孩子的盲区进入司机的盲区。从一个盲区到另一个盲区,危险加倍。

那么,在类似的情况下,我们尤其要注意哪些地方呢?

(1)车头正前方

车子的正前方对于成年人,或者身高高于 1 米的儿童来说,即使站在车头下方也不存在盲区。

不过对于身高在 1 米以下的儿童来说,却是一个大盲区。坐在车里的司机,可能完全不会看到、甚至也不会意识到已经有小宝宝跑到了车前。

(2)车前侧靠近大灯的位置

国内驾驶位设置在左边,所以车子右侧的盲区比左边多。

另一个地方是靠近右侧车身旁边、车子倒后镜往车头延伸的区域。

(3)车后方

车子后方因为距离驾驶员较远且中间阻隔多,盲区区域非常大,容易在倒车时候发生意外。

图片来源:Usafe 团队提供

当儿童身高低于110cm时,司机并不能通过车内后视镜观察,转头向后也不能看到。虽说现在有的车有倒车雷达,但是并不能解决车尾盲区的问题,反而更应该注意。

这样的灾难一旦发生,家长的悲痛无以复加。仅仅是看事故发生现场的图片,仍然无法抵挡那种扑面而来的痛苦,无法隔绝现场家长突然之间的惶惑、迟滞、撕心裂肺。

一个孩子面对一辆行驶的汽车,他们会做出什么反应,他们会身处在多大程度的危险中,我们作为监护人,有着无法推脱的责任。

保护孩子,让那些可以避免的、侵害孩子生命的事故不再发生,是我们作为家长的最大使命。

不要轻敌、不要心存侥幸,不如就从最起码的学习与预防开始。

审核专家 吴程程

美国国家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认证讲师

审核专家 张元春

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项目主任导师

策划:徐疯疯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