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世界保护未成年人,欧美巨头的经验是?

发布时间:2021-08-07 14:54 来源:新浪新闻综合 原文链接:点击获取

美国东部时间11月15日,FOSI(Family Online Safety Institute - 国际家庭在线安全协会)2018年度峰会在美国和平研究所大楼(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举行,腾讯作为首次在线上未成年人守护领域进行国际发声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参加了本次会议。

FOSI成立于2007年,是一个国际性的非盈利组织,致力于维护儿童及其家人的网络安全。它集合了行业、政府、非营利组织三方力量,共同协作为在线网络安全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及政策,同时推动各种形式的数字技术的使用,为互联网安全问题提供全球视野和专业知识。

本次FOSI会议的主题是“构建在线责任文化”。美国软件分级协会(ESRB)主席Patrice Vance 认为,技术发展迅速,网上青少年保护是当前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并分享经验。如何保护和教会未成年人使用网络,处理好与网络的关系,防止未成年人的“新技术过度使用”,已经不仅仅是某个国家或企业的问题,而是各国政府与企业,乃至全人类未来需要共同面临的难题。

从时间上来看,欧美互联网公司在保护未成年人领域有着更长的实践时间,Sony和微软的第一代家长控制系统在2008年前后就已经接连发布,虽然这和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有强关联性,但仍有借鉴意义。

从覆盖度来看,欧美的平台不仅仅在时间,消费等领域有所限制,在社交层面和内容分层上也主张因“龄”制宜,给未成年人提供持续性强,健康度高并且可成长的网络内容。在价值认知上,也更为客观。家长愿意加入平台的限制系统,对于未成年人的限制也更为理性,不会盲目的“一刀切”。

在本次 FOSI 年会上,我们注意到欧美科技巨头的实践经验分为三大方向:1。提供完善的管控工具;2。面向家长和长辈人群的网络素养教育;3。将数字家庭的观念融入产品本身。

打造一个保护孩子的“工具箱”

欧美的家长也限制未成年人打游戏和使用网络么?答案是肯定的。

尽管欧美主流舆论并不赞成一刀切,但各种对未成年人网络使用进行管理的工具依然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最主要防线。

当前欧美的主流网络平台几乎都已经推出了相应的监护工具,如谷歌帮助父母监控未成年人帐号使用情况的连接应用Family Link,亚马逊能够屏蔽不良信息的儿童版平板电脑 Fire Kids Edition 等等。随着这些监护工具的逐步完善和系统化,我们发现,隐藏在工具背后的具体监护措施,可以大致总结为六个方面:身份识别、时间控制、年龄控制、消费限制、社交限制和定期汇报。

(1)身份识别

在身份识别方面,网络平台主要采用家长设置年龄和实名认证系统的措施。

微软和Sony选择让家长承担“识别”责任,家长需要建立家庭账户,再为未成年人注册子账户,并定义年龄和个性化限制,从而限制未成年人的线上活动。游戏公司暴雪则开启了实名认证,玩家必须上传身份证来验证年龄,低于18岁的未成年人将在游戏中受到限制。此外,暴雪还开发出了一套囊括成年人在内的监护系统,监护人只需要通过验证被监护人的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申请监护权限而不用特意注册家长账号。

(2)时间控制

在时间控制上,与中国由政府和平台强制规定不同,欧美企业也将这一限制的制定责任交给了家长。

家长可以监测未成年人的上网时长,或通过自定义对超过上网限定时间的未成年人加以制止。谷歌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线上安全,研发并推出了Family Link 应用程序,家长可以通过Family Link 监测孩子的网上行为和上网时长。Sony 的 PlayStation 在 2018.3 发布的 PS4 5.50 版本中,当游戏接近限定结束时间时,屏幕会不停弹出对话框进行提醒,到时间后,将会自动存档和关机。

微软2017年在其 Xbox 平台上也有所布局,提供了给家长更直观的控制监视平台。任天堂在家长控制上还设置了上限,每天不得超过6个小时。到达时间限制后,平台只会显示通知而不会自动关闭游戏,儿童需要自觉保存并自行关闭系统;或者由父母通过控制平台强行关闭设备。

(3)年龄限制

在年龄限制方面,平台会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来限制他们所看到的内容。

目前的内容过滤主要分为两类:游戏筛选和网页内容过滤。游戏筛选是借助于游戏分级系统,根据账户年龄隐藏超龄游戏,这就意味着不同用户将在同一主机上看到差异化的内容,并且不会相互影响。但这套系统有一个前提,家长需要再在购买游戏前事先检查游戏的年龄等级。微软和Sony都已经建立了基于PEGI评级(欧洲)系统的游戏过滤机制。

任天堂则使用美国推行的ESRB评级来在Switch上阻止超龄游戏。家长可以在内容“限制级别”功能里,在青少年和儿童之间进行选择,并可以选择根据特定年龄或其他评级系统创建自定义设置。

不仅仅是游戏,以微软为代表的平台还会对网页,电影,电视节目和音乐四大领域进行内容过滤。而亚马逊更推出了儿童版平板电脑Fire Kids Edition,能够让父母随时掌控孩子的阅读、游戏以及线上行为、及时屏蔽不符合孩子年龄分级的电子内容。

(4)消费限制

在消费限制方面,为了避免未成年人的非理性消费,各大平台纷纷推出了消费控制系统,甚至于退款服务。依托于家长与平台的协作监督,未成年人的过度消费问题正在得到改善,尤其是在游戏消费方面。

谷歌的Family Link 可以通过家长设置,禁止孩子从谷歌应用商店下载特定程序、管理应用程序内的消费行为。游戏厂商中,Sony 可以在儿童子账户上设计消费限额,在购买游戏之前,用户需要输入密码,并且只能在家长帐户的总金额限制下消费。微软在消费限制则更近一步,父母可以通过控制下载应用程序类型来阻止过度消费,设置选项包括:被阻止、仅限免费应用、免费或付费访问应用商店。Steam平台上,家长可以阻止未成年人访问商店并且控制账户可见内容,事后还可看到未成年人的使用和浏览记录。而在暴雪,家长可以决定是否开启游戏内消费的权限。

(5)社交限制

在社交限制方面,为了防止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侵蚀未成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在社交圈过多攀比造成不良后果,以任天堂和暴雪为代表的游戏平台在儿童社交限制上设定了诸多规范。

在任天堂的主机上,父母可以限制孩子对社交媒体的访问,比如禁止发布游戏截图和视频;还可以限制与他人的通信,用于防止陌生人在游戏中向孩子发送不良图像或文本。暴雪则在游戏中限制儿童的语音聊天和直播功能。

通过社交限制,一方面能减弱游戏的社交性对于孩子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恶意信息对于孩子的误导,不过,目前这一限制尚未大范围普及。

(6)定期汇报

除了进行上述限制外,部分平台还会将未成年人的网上的活动记录汇总下来,定期汇报给家长。暴雪用邮件形式定期向家长发送儿童游戏时数报告,包含每次游戏总游戏时间安排、登出登录时间、每次游戏时间以及更多信息。任天堂和Sony在App中专门开发出了一套系统,方便家长远程访问和更改控制台上的家长设置,并查看游戏记录。

给家长一份“说明书”

教会他们使用工具

与原生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不同,如今的家长成长时期大多没有互联网,对互联网的理解甚至不如自己的子女,而无法理解也就意味着不能有效的对子女的上网行为做出管理。

与推出防沉迷功能相比,让家长理性的理解网络世界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并善用平台给予他们的工具才是更难的一件事。

本次大会上,FOSI 发布的以欧美国家为调查背景的《跨世代的网络安全报告》显示,为了帮助孩子安全上网,91%的父母会制定家庭规则,包括可以访问哪些网站、可以拥有哪些在线账户、每天的上网时间、上网时长等;63%的父母使用一些控制工具,包括限制孩子在移动设备、个人电脑或游戏机上访问的网站类型,以及应用内购买的批准;此外,64%的父母则会经常与孩子讨论网络安全。

在美国,达到这样的水平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

腾讯在本次 FOSI 会议上也分享了其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未成年人成长防护体系,虽然在实际功能上与欧美巨头相差不多,但在这些功能的实际推广中,却依然受到了一些障碍。

目前,国内大部分家长即使能够意识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性,也很难采取理性的沟通和控制方法,当前国内仍缺少能够对家长进行“方法教育”的平台。

但国外的网络厂商在这方面已有所发力,比如Facebook。通过整合各方资源,Facebook面向年轻用户、家长及教育者推出了Facebook安全使用手册,建立了“网络素养图书馆”、“预防网络欺凌中心”、“家长门户”和“青少年门户”。Facebook的不同使用者可以通过登陆上述网页,获取管理账号的实用技巧、提升网络素养的专项课程以及应对网络欺凌的帮助和支持。

所有的监护平台都无可避免的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家长需要和网络或游戏平台进行通力合作,通过疏通和引导来共同解决未成年人的“新技术过度使用”,而不是站在平台的对立面上,通过“一刀切”来施压未成年人,除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外,也不利于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网络及游戏观。

本次大会上,FOSI 发布的《七步成为好的数字父母》,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第一步,家长应该尽早的与孩子交谈,在保持镇静的同时,做到更加开放和直接;

第二步,家长也应该时时教育自己,多尝试和探索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第三步,使用家长控制系统,来对孩子的手机、电脑和游戏机等进行控制;

第四步,制定基本规则并在必要时进行制裁,对孩子的网络使用进行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必要时可以实施制裁;

第五步,做孩子的朋友和追随者而不是监视者,尊重他们的在线空间,并鼓励他们创造良好的数字声誉;

第六步,与你的孩子一起探索、分享和庆祝,从孩子身上学习并获得乐趣;

第七步,树立良好的榜样,抑制自己糟糕的网络习惯,向他们展示如何合作和创造。

可以看到,社会网络素养的提升并不是某一家公司可以独自解决的问题。由于不同企业往往有着不同的业务线,覆盖着不同的人群,因此只能在自己的业务角度内推出一些保护功能和引导手册,而要建立起全民的、客观的网络素养教育,需要通过整个互联网行业、教育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

将“数字家庭”理念融入原生产品设计

2018年6月1日,腾讯正式上线了“WeTeam”功能,这是腾讯上线的第一个非强制的未成年人保护功能。

在 WeTeam 中,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角色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彼此的游戏行为,而不是像以前的产品那样由家长强制性的,通过技术手段为孩子的游戏时间制定“死线”。

这一产品的设计理念,是希望还原数字时代的家庭互动,让原本家长对孩子的单方面限制,变为家长与孩子共同面对、共同协商如何健康游戏,并彼此监督。

在欧美互联网中,这也是一种常见的作法,其实提起名字的话中国网民也很熟悉——“家庭计划”

无论是苹果还是 Google 等互联网公司,或是 Sony、任天堂等游戏公司都有家庭计划。在国内,我们往往关注到的是通过将多个账号绑定入一个家庭,可以实现数字商品购买上的折扣,比如购买一款游戏全家都能玩。

但在实际中,一起购买共同游戏只是打造数字家庭的第一步。它的终极目标是要解决数字时代一个家长十分头疼的问题:我和孩子没有共同语言。

数字时代家庭氛围瓦解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丰富的内容共计为每个家庭成员提供了各自喜好的产品,这导致每个人都对彼此的精神生活不甚了解。这不只局限于游戏领域,在书籍、音乐、电影领域也是如此。

通过家庭计划这种模式,能够在家庭中达成对某些数字内容的共同消费,以此重建家庭中的共同语言,使得家庭沟通更加顺畅。

同时,家庭计划的优惠购买,也是让子女自愿将自己的账号与父母账号相互绑定的一个切口,解决了未成年人为了逃避家长对上网行为的管控,而不愿告知账号的问题。

解决未成年人的“技术成瘾”问题,一方面需要网络平台和游戏平台建立一套完善的未成年人保护系统;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了解未成年人的需求,了解并尝试网络和游戏平台的管制措施,进行通力合作。

当未来我们在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网络观,建立起完善的未成年人保护系统时,相信“技术成瘾”也就不攻自破了。

— — | END | — —

文| 王维佳腾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俞点腾讯研究院研究员;王健飞腾讯研究院研究员